為進一步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不斷夯實食品、醫藥產業根基,助推工農區食品、醫藥產業快速發展,現將工農區人民政府起草的《鶴崗市工農區2023-2025年食品及醫藥產業發展規劃(征求意見稿)》全文公布,征求社會各界意見。有關單位和各界人士可以在2023年5月14日前,在工農區人民政府網站(網址:http://www.gouheshi.com)查看本通知,并通過以下2種方式提出意見建議。
1.以電子郵件方式將意見建議發送至China-gnq@126.com。
2.以信函方式將意見建議郵寄至工農區發改局,地址:黑龍江省鶴崗市工農區育才路178號,工農區人民政府306室收,郵政編碼:154100。
工農區人民政府
2023年4月13日
鶴崗市工農區2023-2025年
食品及醫藥產業發展規劃
(征求意見稿)
為進一步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把握好經濟發展機遇,現緊密結合我區實際,圍繞全市“四大戰略”和“六個產業主攻方向”,加快構建我區“一地三區一中心”產業格局,不斷夯實食品、醫藥產業根基,助推我區食品、醫藥產業快速發展,特制定本發展規劃。
一、發展基礎
(一)食品產業快速發展
我區始終堅持傳統食品產業為基礎,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區位優勢,積極打造全市綠色食品先進區,持續走好專業化、規?;?、品牌化發展之路。截止2022年末,全區重點食品工業企業17戶,其中規上食品企業7戶,2020-2022年實現產值5.94億元。一是糧油加工業。糧食行業。全區現有糧食企業7戶,食用油加工企業1戶,形成了以海宇米業、鶴成米業、海宇翔米業為首的稻米加工產業集群,主打蜻水、小農人等產品遠銷全國各地,深受廣大消費者一致好評,海宇米業榮獲全國“最美綠色食品企業”稱號。食用油行業。食口袋糧油食品公司是全市最大、功能最全的糧油批發集散地,疫情期間為其他省市提供大量生活物資保障。在區委、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22年末該企業完成糧油加工項目建設,投資1148萬元,建設食用油灌裝生產線1條,是我區重點培育的臨規企業。二是釀酒飲料加工業。依托百年歷史傳承的黑龍江省老字號企業龍江酒業,公司先后榮獲國家標準化5A級企業、黑龍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單位等百余項殊榮,素有鶴崗小茅臺之稱,設有固態發酵池200余個,優質基酒儲存能力8000余噸,生產龍江系列牌白酒和爽花牌系列飲料年銷售3000余噸,2020-2022年累計完成產值1.05億元,銷售覆蓋全國20多個省市。三是肉制品加工業。全區共三家,分別為翔鶴食品、錦盛食品、金宏清真食品,其中企業主打雙鶴肉聯腸、老傳統香腸、清真醬牛肉等產品,是我市家喻戶曉的品牌,更是鶴崗美食名片、鶴崗人的老字號,本地銷售網點上百家,遠銷上海、南京等外阜市場,深受消費者青睞。四是方便加工業。面點行業。主要以蜂蝶來食品和海之心食品兩家企業為主,特別是蜂蝶來食品打造了10萬級環境衛生凈化標準,品質、口感大幅度提升,屬于全市面點行業重點企業,最新研發“木耳酥”、“黑豆酥”產品以黑土地為品牌背書,極力打造“黑土好食”,市場前景可期。豆制品行業。東方奧發有限公司立足打造高端豆制品新型企業,自主研發全自動化豆皮生產流水線,設備工藝已通過國家專利認證,年產能1900噸。配餐行業。全市配餐企業共4家,我區占據3戶,分別為米家樂食品、食邦餐飲、快美佳餐飲,主要為全市中小學、企事業單位等提供餐食服務,日產能達3.8萬份。
(二)醫藥產業初顯成效
近年來,我區始終以構建全市醫藥產業引領區為目標,充分發揮區域醫藥產業資源優勢,有力推進了醫藥產業規范化、標準化、規?;l展,為全市生物醫藥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全區兩戶醫藥企業,分別為三精千鶴制藥有限公司、國藥雙蘭星有限公司,2020-2022年累計完成產值6348.77萬元。三精千鶴制藥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4月,是鶴崗市第一家國家級的高新技術企業、省創新型企業。主要產品有逐瘀通脈膠囊、清開靈分散片、四季感冒膠囊等28個國藥準字號產品?,F有片劑、膠囊劑、茶劑三個劑型三條生產線及中藥提取一條生產線,車間通過了新版GMP認證,設計年生產能力為片劑1.3億片、膠囊劑2.7億粒、茶劑1000萬袋。國藥雙蘭星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該企業集中成藥、中藥配方顆粒研究、生產、銷售為一體,顆粒產品共計398種,已取得黑龍江省中藥配方顆粒生產試點資質,成為全省第一家生產中藥配方顆粒的企業,填補了全省中藥配方顆粒生產本土化的空白,是黑龍江省與廣東省對口合作第一個成功落地并開花結果的中藥產業項目。
雖然我區食品、醫藥產業發展具有一定基礎和優勢,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一是全區共17戶食品企業,僅有7戶規上企業,占比不足半成,助力企業發展壯大的思路不夠開拓、招法不多;二是多數企業在本地市場銷售可觀,但因產品競爭力不高,習慣于依賴傳統產品,缺少創新研發,一旦受外來產品的沖擊和企業自身外售銷路不暢的影響,很大程度上影響企業發展;三是缺乏龍頭企業帶動,品牌影響力不強,企業整體規模小并主要以中小企業為主。四是全國醫藥行業競爭激烈、科技含量高,區屬兩戶醫藥企業營銷方式較為傳統,在互聯網和行業管制的雙重沖擊下,市場拓展能力不強,銷售渠道不夠暢通。
二、面臨形勢
從發展趨勢看:食品產業。新冠疫情暴發后,消費者愈發關注健康食品,注重品質、營養及個性化需求,有機、綠色食品需求快速增長。從長遠看,受益于人口增長、居民收入提高、城鎮化進程加快以及國家擴大內需戰略推進,綠色食品的剛性需求將進一步釋放,為更高質量的綠色食品新空間,有利于我區進一步發揮現有黑土地資源優勢。醫藥產業。近年來,政府投入了大量資金和人力來支持該行業的發展,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來鼓勵企業研發和創新。同時,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國內市場對醫療保健產品和服務的需求也在增加,醫藥行業將繼續保持高速發展態勢,并在未來幾年內取得更多突破性進展。
從發展機遇看:食品產業。全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食品產業的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省委、省政府有關戰略部署多次將綠色食品產業發展作為一項重要任務,要求各地市壓實責任,確保高標準推進。而且食品需求是居民剛性需求,伴隨著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長,高附加值產品需求量也逐年增大,也為食品加工業發展提供了較大的利潤空間。醫藥產業。近年來,我省已把生物經濟列為重點發展的戰略性主導產業,結合全省醫藥產業實際,出臺了《黑龍江省“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和《黑龍江省產業振興行動計劃(2022-2026年)》以及《黑龍江省醫藥產業振興專項行動方案(2022-2026年)》等相關規劃、方案,大力支持域內醫藥企業擴大規模,支持本土醫藥企業發揮資源、品牌、技術、人才等方面的優勢,促進政策措施盡早落地,讓企業盡快享受政策紅利,助力龍江醫藥產業振興。
從面臨挑戰看:食品產業。食品行業分化趨勢加速。全國上下食品消費出現結構分化趨勢,逐漸產生高端消費市場、低端消費市場和中間的消費斷層區域,部分低端企業面臨被淘汰的風險。勞動力等資源成本問題突出。農產品加工的原料成本、能源動力成本、勞動力成本漲幅遠高于同期農產品加工制品的價格漲幅,成本的急劇上升和產品銷售價格的緩慢漲幅對農產品加工企業產生巨大壓力。食品安全保障壓力逐漸增大。食品安全問題的頻發對行業發展和居民健康產生了嚴重的消極影響,食品安全保障與食品溯源體制建設成為食品制造業發展的重點。醫藥產業。隨著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深化、藥品與高值醫用耗材集中采購制度化常態化,對部分企業盈利空間造成挑戰,企業創新能力提升與經營戰略轉型的步伐亟待加快。此外,醫藥行業競爭日趨激烈,區屬兩戶醫藥企業產品品牌影響力度不夠,省外需求市場一時很難打開。
三、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省市委各項決策部署,立足新發展階段,以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加快構建綠色食品先進區、醫藥產業引領區,努力推動工農食品、醫藥產業發展再上新臺階。
(二)基本原則
——堅持轉型升級。支持食品企業科技創新和經營模式創新,加快高新技術和先進裝備的推廣應用,積極推進傳統食品工業轉型升級,力爭在轉變發展方式中加快發展,在結構調整中提升水平,在做大總量中增強競爭力,將食品工業從農產品初級加工向精深加工轉變。鼓勵醫藥企業通過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吸收再創新等方式,加大創新藥物研發,支持企業對現有的產品在工藝技術、質量標準、產品功效及新劑型等方面進行二次開發,實現再創新。
——堅持品牌戰略。瞄準其他省市高端需求,提升區域品牌價值、突出品牌建設。積極引進專業化市場和品牌營銷公司,創新包裝,提高品牌影響力和市場占有率,打造地域名片。
——堅持產業集群。立足區域產業基礎,突出重點、明確方向、因地制宜,放大優勢、錯位發展。對跨區域相同或相近產業,合理布局、優勢互補、協同發展,避免同質化無序競爭,形成具有區域特色的食品工業體系。在大力發展醫藥工業的同時,充分釋放中醫藥健康服務潛力和活力,大力發展中醫藥養生、保健、醫療、康復服務,帶動健康養老、中醫藥文化、健康旅游等相關產業,有效拓展醫藥產業發展外延和內涵。
——堅持全產業鏈。延伸產業鏈條,加快建鏈、延鏈、補鏈、強鏈,推動產業發展向價值鏈高端延伸。依托特色產業集群優勢,培育壯大龍頭企業。積極扶持中小企業,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提高產品質量,構建全產業鏈發展體系。
——堅持開放合作。狠抓招商引資,積極引進大企業、大項目和高新技術、高端人才,培育新興產業,增強龍頭企業帶動作用,提升產業配套協作能力,提高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水平,提供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發展環境。
四、發展目標
力爭到2025年,我區食品、醫藥產業結構更趨合理,技術創新能力顯著增強,資源綜合利用率明顯提高,安全保障體系更加健全,產業整體競爭力進一步提升。
——產業規模持續壯大。按照“鞏固基礎、開發新品、品牌提升”的方向,加大現有食品企業培育和招引力度,力爭食品、醫藥整體工業企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6%左右。
——企業實力顯著提升。培育一批市內細分行業龍頭企業,力爭將海宇米業、龍江酒業、蜂蝶來、錦盛食品、三精制藥培育成為全市行業龍頭企業。
——品牌效應不斷增強。加強品牌宣傳力度,培育和扶持自主品牌,培育一批具有明顯地域特色和市場廣泛知名度的區域食品、醫藥品牌,提高我區食品、醫藥工業產品的知名度、美譽度。
五、主要任務
主要圍繞食品、醫藥產業發展布局,加快做大產業規模和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持續增強優勢產業核心競爭力,不斷擴大重點產業影響力,積極培育未來食品、醫藥產業,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重要保障。
(一)糧油加工業
大力推進全區糧油加工業品牌提升,加快建成特色鮮明的現代糧油加工產業體系,助力產業發展質量和效益明顯提升。發展路徑:順應當今社會健康綠色的飲食理念,充分利用黑土地的資源優勢,引導海宇米業、鶴成米業、食口袋糧油等企業加快推進精深加工技術轉化,鼓勵糧油加工向釀造、調味品、健康食品等領域延伸,促進初級加工、精深加工和高值化綜合利用協調發展。同時引導糧油加工產業針對高消費和大眾消費群體,研發不同品種,進一步滿足多層次的糧油品質需求,為城鄉居民提供質量可靠、品種多樣的糧油產品,增加廣大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二)釀酒飲料加工業
以現有龍江酒業為重點,力爭打造更多具有更高知名度和競爭力的白酒、飲料優質品牌企業,構建“品牌強、品質優、品種多”的產業白酒、飲料發展體系。發展路徑:順應消費升級和產業轉型趨勢,引導龍江酒業不斷優化白酒、飲料產業布局,持續推動企業技術升級、產品升級、品牌升級、產業升級,全方位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支持企業與其他地市合作、并購,實現優勢互補,擴大產業規模,加強品牌梯度培育,打造一批知名品牌企業。支持企業注重科技創新,建立企業標準體系,不斷提升產品品質,深入挖掘地域文化,講好品牌故事,促進酒旅文化融合。
(三)肉制品加工業
以豐富營養健康高品質肉制品供給為方向,提質發展肉類加工業,大力推進高附加值精深加工及副產物綜合利用,加快培育以肉類產業鏈為基礎、精深加工為突破口的肉制品加工業產業集群。發展路徑:大力發展肉類精深加工及畜禽副產品綜合加工,實施產品差異化生產和品牌化經營策略,積極發展具有鶴崗特色的“雙鶴肉聯腸”、“老傳統香腸”、“金宏清真牛肉”等知名品牌。加快肉制品產業結構調整步伐,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改善肉制品供給體系,加快向集約、綠色、健康、循環發展的現代產業模式轉型升級。提高肉制品加工全流程智能制造水平,加強肉制品加工副產品綜合利用。
(四)方便食品加工業
以現有米家樂、食邦餐飲、快美佳餐飲、蜂蝶來、海之心等企業為基礎,積極推進新配方、新技術、新工藝在方便食品行業應用,進一步擴大方便食品行業規模,不斷提升品牌影響力和認可度。發展路徑:順應消費快速節奏和主食工業化發展趨勢,發展多品種個性化、營養化、高品質的預制食品、休閑食品、方便食品。加快促進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大力培育、研發米家樂米漢堡系列、預制米飯、預制菜等特色食品,以及面食、米飯、菜、粥、火鍋等自熱食品。提升現有方便食品企業的生產規模和產品檔次,不斷提升新產品研發能力,開發營養、時令、方便、功能性強的即飲即食產品。加快物理、生物新技術、新工藝應用,研究開發冷凍調理食品、冷凍點心和營養型冷凍產品等新產品。
(五)生物醫藥制造業
充分結合國家、省市產業發展趨勢以及產業政策導向,持續加大對現有兩戶醫藥企業的扶持力度,持續擴大我區醫藥產業優勢。發展路徑:積極幫助推進三精制藥新產品擴建項目,通過新增制粒烘干總混車間、壓片工序和片劑自動瓶包生產線,大幅度提升片劑、膠囊劑產能,助力企業增產增效。大力支持國藥雙蘭星快速發展,鼓勵企業加大資金投入,盡快突破技術壁壘,不斷提高產品競爭力,進一步拓展和穩固市場。
六、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成立全區食品、醫藥產業工作專班,區政府主要領導負責領導食品、醫藥產業專班工作。專班負責統籌協調食品、醫藥產業發展重大事項,提出政策和措施意見,合力推進食品、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食品、醫藥產業工作專班辦公室設在區發改局,負責抓好工作落實,調研反饋工作情況。通過定期調研、座談會等手段構建政企對話機制,幫助企業及時解決產業發展問題。
(二)強化政策扶持。加大政府引導和扶持力度,積極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關于支持食品、醫藥產業的優惠政策。全面調動和激發企業技術創新、擴大生產、項目建設的積極性,為加速推動食品、醫藥產業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政策保障。
(三)強化招商引資。充分發揮區位、資源、產業、政策等方面的比較優勢,實施“補鏈式”招商,主動做好宣傳,推介工農發展營商環境,積極引進食品、醫藥行業上下游配套企業以及當前產業鏈薄弱環節,主動對接外來項目,吸引國內外有資質的企業來我區投資建廠。
(四)強化工作推進。建立工作調度機制,區食品、醫藥產業工作專班辦公室每季度開展一次調度分析,及時掌握情況和發現存在的問題,及時開展業務指導,通報各項重點工作任務完成情況,推動各項工作走深走實。
附件:鶴崗市工農區食品、醫藥產業工作專班
附件:
鶴崗市工農區食品、醫藥產業工作專班
組 長:姜明珠 區委副書記、區長
副組長:陸書明 區委常委、政府副區長
汪 洋 區委常委、政府副區長
張雪松 政府副區長
成 員:呂忠惠 市市場監管局工農分局局長
王振華 區財政局局長
劉東洋 區商務局局長
高明艷 區營商局局長
袁 慶 區衛健局局長
吳慎偉 區委辦副主任
侯治青 區發展和改革局副局長
專班辦公室設在區發展和改革局,辦公室主任由區發展和改革局副局長侯治青同志兼任。